愛搞制造的陳陽對著滿桌助行器草圖嘆氣:“加個智能避障多實用,可電路和外殼怎么弄?” 創意堆成山,沒技術沒設計,全是空中樓閣。
直到好友李哲提了一嘴 “IT 找活網”:“上面全是專業工程師,發合作信息找搭檔,按收入分成,不用先掏錢。” 陳陽抱著試試的心態,在平臺填了需求:“開發智能老人助行器,需電子避障和輕量化外殼設計,后期按產品收入分成。”
沒想到一周后,電子工程師張工和工業設計師劉設計師主動聯系。線上會議里,陳陽拿著草圖講想法,張工當場拍板:“避障用紅外傳感器,下周出電路圖。” 劉設計師也接話:“外殼用 ABS+PC 合金,先畫三個方案。”
三個月后,工作室里,組裝好的助行器亮起避障燈,手柄握力傳感器精準運作。張工笑著說 “性能達標”,劉設計師也帶來好消息:“用戶說握著手感好。” 更驚喜的是,經銷商主動找上門要批量拿貨。
陳陽沒忘大事,他聯系了知識產權顧問王顧問,特意要求把張工和劉設計師的名字加進專利申請人里。張工愣了:“我以前合作從沒遇過主動加專利名的!” 劉設計師也感慨:“這才是真認可,以后專利轉化都有份,踏實!”
一周后,三人在王顧問辦公室簽專利申請材料。王顧問指著文件:“握力檢測加紅外避障的組合,符合實用新型專利條件,發明人列表都按你們要求列好了。” 拿到受理回執時,陽光正好,陳陽舉著回執笑:“專利和經銷商都搞定,咱們這創意 + 技術 + 設計的組合,還能搞更多好產品!”
如今再提起,陳陽總說:“多虧當初在平臺上找到“志同道合”,不僅讓創意落地,還收獲了靠譜伙伴。”

